×
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?普京回应语惊四座!
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?谁又会支持日本?近日,普京说了一句话,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...
普京到底说了什么,打死你也想不到
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
量子螭局

第二章第四节 某江初探

考古研究院,对那些成天从它门前经过却为了生活忙碌的人来说,看去也许就是一个单位或者一个机关的存在,考古研究,对太多的人来说,这个行业古老而神秘。而对于从事考古业类的人来说,进入研究院工作,也许是一个考古人一生的梦想,因为那里面可能是聚集了考古界的权威与专家。

回到研究院后,老陆安排说:“大家先休息一会,我们20分钟后,会议室开会。”

李遥听到还有20分钟,眼睛转向张青青,张青青似乎明白似地点点头。

接着她们去到了张青青的办公室。

只见张青青坐到电脑前,开机,然后传来阵阵的键盘声。

“李工,你来看!”张青青对李遥叫道。

李遥将脸凑近到张青青的电脑前。

电脑画面显示的是一个人的公开资料。

张青青说:“他竟然是个留美博士。去年才回国。”

李遥思考着,想说什么,看了下时间,离老陆指定的开会时间已经只有几分钟了。她们不得不关闭电脑,朝会议室赶去。

进到会议室的李遥等人发现,会议室里早已经有两个人在等着他们似的。

这两人都是男性,年纪看上去都是四十岁左右,都戴着眼镜,衣着正是那种普通、常见的中式夹克。

老陆待大家分头坐下后,神情严肃地说:“大家请坐,来,我给你们介绍!”

老陆接着说道:“这位是刘工,刘亦铭。上级研究院地球物理专家。”

这个叫刘工的人站起来,朝大家微笑着点点头说:“大家好!我叫刘亦铭,以后大家可以叫我老刘。别听陆院的什么专家,我是来向大家学习的。”

李遥、陈启他们拍手表示欢迎。

老陆接着介绍说:“这位是张工,张朝阳!上级研究院生态环境专家!”

这位姓张的中年人与老刘亦铭一样,站起来同样微笑着说:“我叫张朝阳,和老刘一样,不是什么专家,是来向李工、陈工学习的!”

李遥他们再次鼓掌欢迎。

老陆说:“根据上级指示与安排,从今天起,721工作小组就正式成立了。李遥任小组长,陈启、刘亦铭任副组长。组员张朝阳、柳如慧、张青青。你们工作的进展情况随时向我和林怀素报告。你们现在的身份是某江水产生态研究所的工作人员。一会张青青会把大家的身份材料发给大家,希望大家抓紧熟悉自己的新身份,尽快投入工作!”

老陆说到这,所有人都站起来答道:“是!”

“721”工作组?这是个代号?或者这个代号指向了什么?这里不是考古研究院么,从事的正是考古研究,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神秘的数字来代替工作组的名称?更为奇怪的是,似乎大家都知道这个数字背后代表着什么,说明着什么,大家似乎都心照不宣,竟然没有一句工作以外的话。

第二天,李遥他们六人进驻文旅开发公司辖区,开始忙碌而紧张的水质资源调查与研究。

李遥他们到来时,唐彬带着几个人,似乎已经在江边等待多时。

看到他们,唐彬露出笑脸说:“贵所的工作效率真是高啊,今天你们就要开工了?”

张青青答道说:“是啊!时间紧任务重,下游好多养殖户都在等着我们的调查报告哩!”

唐彬极尽恭维却不无客气地说:“几位身系百姓利益,实在让人佩服。我们昨天虽然在一个会议室坐了几个小时,都不知道几位姓啥名谁。我先自我介绍下,我叫唐彬,正是土生土长的某江人,下午工作结束后不知几位方便不?唐某想请几位吃个便饭如何?”

虽然是张青青在搭话,但唐彬的眼神却一直看着李遥。

他知道李遥是负责人。

李遥听到唐彬要请吃饭,再不能不搭话了。只见她也是微笑着说:“谢谢唐总好意,看来我们只能心领了。我也自我介绍下,我叫刘艳,是这次水资源生态调查组的组长。”

接着,李遥将同行的几个人都向唐彬作了介绍。自然,和她一样都用的化名。

看到李遥婉言谢绝,唐彬似乎刚才请吃饭,大概也是随口一说,也没有再坚持。

不一会,张朝阳发动了科考船,待他们几个上船后,立即朝某江深处开去。

直到李遥他们的船只消失在水平面后,阴沉着脸的唐彬这才转身朝自己的办公室走去,后面跟着他的那几个人,神色同样凝重。

进得某江深处,李遥的胎记,又一次有了那种火灼般的感觉,她不由用手去紧紧捂住。

而张青青他们几个,也不约而同的开始拿出自己的仪器,却没有急着开机。

科考船行驶一段时间后,陈启肯定地说:“就是这里了!”

张朝阳停下了科考船,打开笔记本电脑,同时打开了全息扫描仪,证实方圆几平方公里范围内没有监控设备后,他朝李遥点点头说:“可以开始了!”

除了全息扫描外,他的眼睛也警惕地四面搜索着。他的神情举止带着十二分的警惕,显然,他的身份可能不只是一个生态环境专家。

张青青打开的是超导量子磁力梯度仪(SQMG—3000),其工作原理就是基于钇钡铜氧超导薄膜的SQUID阵列,检测皮特斯拉级磁场变化,绘制三维量子磁感线图谱,从而得出量子磁场强度的结论。

陈启打开的是拓扑绝缘体共振探测器(TIRD—9),利用铋锑碲拓扑绝缘体表面态,捕获青铜九鼎释放的马约拉纳费米子轨道特征波,通过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定位能量焦点。依据的是拓扑量子计算理论,可解析四维时空中的贝里曲率分布。

李遥手上的仪器也证明胎记此时为什么会有那么强烈的反应,原来她手上的仪器正是基因—场强耦合监测手环(GW—5),可以通过人机对接,实时监测胎记区域的量子生物场强度。其工作原理就是通过RISPR—Cas12a基因编辑反馈系统调节人体—青铜鼎能量耦合效率。

几台造型各异的设备几乎同时打开,有的悄无声息,有的则发出轻微而细小的声音。

某江流经这里,显得异样的平缓,正如一头狂奔的野牛,突然间停下脚步,静静地**。

这种静静的**,或许是真的累了,需要休息,更或许是在蓄积力量,为了下一步的继续狂奔。

某江竟然与神秘的青铜九鼎有联系,这显然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与认知。

也许随着李遥他们的到来,某江再想如过去一样平静,显然是不可能了。

耳麦里传来柳七娘的声音:“收到传来的数据,电脑正在综合计算。从初步的结果来看,你们所在位置的量子磁场效应,似乎与九鼎所在不相上下。”

李遥看着探测仪显示器,轻声说:“所有的数据证明,这里有着一个非常强烈而巨大的量子磁场。”

刘亦铭附和道:“根据这里出现的磁场能量分析,或许能说明当年运输的金银财宝到达这里时,不是主动在这里藏宝,而是被动在这里失去金银财宝。”

张青青说道:“是的!这个现象用量子涌洞来解释就基本说得通了。量子涌洞(QuantumTunneling)是一种量子力学现象,它描述了粒子在经典物理学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通过势垒的过程。在经典物理学中,一个粒子如果没有足够的能量克服势垒,则无法通过该势垒。也就是说,当年金银财宝运输到这里时,因为量子涌洞的作用,金银财宝如同遇上一个大磁场,纷纷沉入江底。”

陈启说:“这就不难解释当年运输船队为什么会突然失去动力,在这里挤撞成一团,在大火的助攻下灰飞烟灭了。”

如果推测证实这里正是“量子涌洞”所在,能和昆仑山的青铜九鼎产生量子共振,理论上基本成立。可又与传说的龙脉有什么联系呢?难道其余那五组坐标显示处,也是“量子涌洞”所在?

当年在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?而青铜九鼎与这里的量子涌洞如果能产生量子共振,难道真是传说的龙脉效应?

故事进展到这里时,不禁要问,李遥他们真的是在从事考古研究?
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功能呼出区
content